FTC重锤“美国制造”:90%本土含量红线下的百万罚金与合规求生指南
FTC再挥重拳:只有“全部或几乎全部”在美国生产才能叫“美国制造”
——法规要点、罚则与合规规避指南
一、官方红线:FTC到底怎样定义“美国制造”
- 门槛:产品必须“全部或几乎全部”在美国完成。
• 最终实质性加工或组装须在美国境内完成,简单贴标、分拣不算。
• 重要零部件及原材料必须主要源自美国(建议美国成本≥90%-95%)。
• 仅允许“微不足道”的外国成分,否则一律违规。 - 罚则:
• 每单违规最高民事罚款 43,280 美元(约 31 万人民币)。
• 店铺永久封停、资金冻结、联邦诉讼风险。
• 平台“连坐”:亚马逊、沃尔玛已收到 FTC 警告函,将启动大规模审查。 - 常见误区:
• “加州设计、美国组装”“美国包装”等模糊描述同样违规。
• 《购买美国法案》的 65% 规则只适用于政府采购,不适用于消费者产品标签。
二、平台动态:Temu/亚马逊已开始“清空”
• Temu 美国站:48 小时内必须下架含 “Made in USA” 及相关变形词的全部 Listing,仅允许删除处理,不接受替换。
• 亚马逊:正内测“美国制造”专项审核,先用算法扫描关键词,再人工抽检供应链文件。
三、企业自查与合规动作清单
- 立即清点所有渠道
• 独立站、Amazon、Temu、Walmart、社交媒体广告、包装、说明书、吊牌。
• 用关键词“USA、American、US made、美国制造”批量搜索,一个不留。 - 建立“FTC 合规档案”
• 美国成本占比测算表:列出所有零部件原产地、采购价、人工、间接成本。
• 工厂地址、BOM 清单、发票、提单、原产地证书扫描件(至少留存 5 年)。
• 若无法达到 90%+ 美国成本,立即撤下“美国制造”表述。 - 替换文案模板
✘ 错误示例- “100% Made in USA”
- “Proudly American Made”
✔ 合规示例 - “Assembled in USA with domestic and imported parts”
- “Designed in California, Made in China”
- 供应链升级路径(想保留溢价)
• 收购或控股美国工厂,确保关键工序、原材料本土化。
• 引入美国本土原材料替代方案,提升美国成本占比至 90% 以上。
• 申请第三方认证(如 UL、Made in USA Certified®)作为佐证。 - 风险对冲
• 购买产品责任险,附加“标签误导”条款。
• 在合同中要求美国供应商提供“美国制造”合规担保与赔偿条款。
四、一句话总结
“美国制造”四个字在美国已从营销卖点变成监管雷区。
要么用数据和文件证明你配得上它,要么立刻删掉它——没有中间地带。